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活动 > 小学数学导课方法

小学数学导课方法

2012年12月25日 09:49:00 来源:代县上馆学区 访问量:226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结构中的重要节环,更是一门艺术。巧妙的导课能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引发联想,激起探究欲望,同时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探究知识的兴趣,沟通知识的新旧领域,加速旧技能的迁移,新技能的形成,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基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导入新课?这是每位数学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首当其冲而又不可回避的问题。下面简要浅谈小学数学的导课方法。

一、导课的基本要求

成功的导课,首先取决于完满的导课设计,因此,导课设计要注意以下基本要求。

1、导课要注意迁移性

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意志、情感、兴趣等是决定新知识、形成新技能的重要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可利用的共同因素越多,清晰度越大,正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可见,原有的认知结构、意志、情感、兴趣的可利用率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胜任力和积极性。因此,导课设计要注意迁移性,既要强化正迁移,又要防止负迁移,提高学生学习的胜任力和迁移能力,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动机的保持和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2、导课要注意启发性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学生处于求懂而未懂透,想表达而表达不出的积极思维状态中,教师才给于开导,教师“举一”,学生“反三”。要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在教学时,教师要想方设法对学生进行启发,但首先要有启发性的情境。培根有一句名言:“如果一个人从肯定开始,必以疑问千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问着手,则会以肯定结束。”因此,导课设计要有启发性,要创设一定程度的思维上的矛盾冲突,即从旧知到新知的问题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坡度,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愤”、“悱”状态,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能。

3、导课要注意多变性

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的事物。即使采用不一般的导课方法,如果长期一成不变,也将使学生久而生厌,而只有教法多变,才能使学生兴趣常在。因此,导课设计要注意多变性,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牲特征,不同的学习基础,不同的教材特点,采取不同的导课方法。

4、导课要注意针对性

导课似架设在“旧知”与“新知”这两个“桥墩”上的一座“桥梁”,又似铺筑在“旧知”与“新知”间的一个“阶梯”。这架桥筑阶的目的是接通“旧知”与“新知”领域,使学生迅速地跨进一个新知的境界。因此,导课设计要有针对性,必须扎根在学生基础、教材内容、教学目的之上,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基础、不同教材、不同时间,选择适当的方法。

5、导课设计要注意趣味性

没有兴趣的强制性教学,势必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古人说:“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于其所不乐。”这就是说,人如果心情不安,没有兴趣,学习就没有什么成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自觉主动地去学习。也只有学习内容、教学方法有趣味性,才能使学生兴趣盎然。这样,久而久之就能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变为以“苦”为“乐”的“志趣”。因此,导课设计要注意趣味性,力求以新奇的形式出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喜欢学习的倾向,产生求知的欲望,成为求知的动力。

6、导课要注意新颖性

新颖且具有创新的事物是每个学生希望得到的,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愿望驱使他们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创造性的设计出一些新颖的事物,将其引入到导课设计中去。哪如何才能想出新事物来呢?哪就是利用电教媒体来设计导课,例如,在教学除法试商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学会如下题该如何解答〔括号里最大能填几如:()×5<31 , 6×()<55 =,这些题该如何呈现给学生,这也就是我们该设计的地方,该创新的地方。可采用做课件的形式将这些题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设计成创关的形式,做成各种各样的门,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大门就自动打开,算创过一关。这样设计后,学生会积极参与的活动中来,将他们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课堂教学上来。

二、导课方法的常见形式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一节课的导课方法对然没有固定的形式,但却有其常见的形式。

1、谈话导入

谈话导课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儿童的语言特点,用充满激情或富有启发性的一段评议或一种问题情境,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习情感,启发思维,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心理状态。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可编拟导言导入新课:“一本日历,过了一天撕下一页,一天也就是一日。(板书:日)如果1月1日开始,到撕下1月31日这一页,要经过多少时间?(生答后,板书:月)一本日历,到撕下最后一页,要经过多少时间?(生答后,板书:年)”谈话结束后,揭示课题,点明学习内容,进入新课的学习。

2、事例导入

利用生活常见事例(或故事)唤起学生注意,然后在事例中设疑引入。如教学第十一册98页例10:“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待学生用以前所学的知识列出30÷(30÷10+30÷15)后,为了让学生理解单位“1”,可这样导入下一部分内容。“昨天有一位同学拿着这道题去考老师,可是他把这道题中的30千米这个条件去掉了,但老师很快地把题解答了,结果完全相符。里面有什么决窍呢?”学生互相猜测着,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3、改错导入

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某部分易忽略的知识,故意设置不符合实际的答案加深学生印象。在教学小数四舍五入时,有位教师是这样导入的:“有一位同学在解“一位同学到菜场买青菜49.2千克,每千克价钱是0.92元,付菜款多少钱?”解题时,得出的答案是45.264元,被老师打错了,请同学们看看错在哪儿?

4、疑问导入

直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去解决,然后产生疑问,此时可适时抓着契机导入。如教学分数意义时,可让学生吃苹果“4个同学吃3个苹果,每人得几个?”学生嘀咕着一个也得不到,有的说拿刀来划:怎样吃呢?本节课我们利用数学知识——分数来解决。

5、提示主题型导入

直接点题,直接说明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如小数乘法简便运算可这样导入;同学们已学了整数乘法中的简便运算,现在我们来学习小数乘法中的简便运算,看看它与整数乘法中的简便运算是否相同。

6、探究导入

这种方法在已学过知识的基础上从另一角度进行探究,可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如学习反比例关系时,可这样导入:正比例关系中,相关联的量是同时扩大(或同时缩小),但比值不变。那么,我们来研究一下一个扩大另一个缩小(或一个缩小另一个扩大)又会是什么情况呢?这样,学生会沿着这条设定的思维路线走下去。

7、类推联系导入

是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导课,在求梯形面积时,可这样导:同学们学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你能利用类似的方法把梯形面积推导出来吗?这样,让学生在回忆旧知识的基础上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8、直观型导入式

小学数学中有许多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的教学,如只凭语言的叙述,往往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人的认识过程是感性到理性,从直观到抽象,如运用直观的教具、学具、实物或电教手段进行教学比单纯的评议叙述更有说服力和真切形象感。正如俗语所说的百闻不如一见。所以,给学生提供十分丰富的而又切合实际的感性材料,直观鲜明地提示客观事物的联系,能使知识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印象深刻。因此,运用直观型导课法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新课的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教学“圆柱体体积的计算”一课,如果只要求学生记住公式去应用去计算,只能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只按课本上的图形、文字来叙述公式的推导过程,也缺乏动感和形象感,达不到满意的效果。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是建立在圆面积和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的,所以,这节课的导课设计首先要进行已知圆半径、直径、周长求圆面积,已知长方体底面积和高求长方体体积以及长方体体积另一种表示形式(底面积×高)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再用直观的圆柱体教具,按照课本方法去操作、演示、讲解,从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本文来源于枫叶教育网(****)
原文链接:****

编辑:韩国文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代县上馆学区 特此声明。